1. <ul id="i9x8q"><meter id="i9x8q"></meter></ul>

          <blockquote id="i9x8q"><th id="i9x8q"></th></blockquote>
        <strike id="i9x8q"></strike>

        <dd id="i9x8q"></dd>

        <thead id="i9x8q"></thead>
        登錄關注
        消息
        在線問診 找醫(yī)院 查疾病 找醫(yī)生 查藥品 手機端

        宮頸癌是什么?原發(fā)于子宮頸部位的惡性腫瘤

        2024-04-08 22:12:37來源:百度健康閱讀數:0
        核心提示:宮頸癌,也稱為子宮頸癌,是發(fā)生在子宮頸部位的惡性腫瘤,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
        • 原發(fā)于子宮頸部位的惡性腫瘤

        • 高危型HPV持續(xù)感染

        • 早期癥狀不明顯,晚期出現陰道出血等癥狀

        • 提倡定期宮頸癌篩查,管理宮頸癌前病變

        宮頸癌是什么?

        宮頸癌,也稱為子宮頸癌,是發(fā)生在子宮頸部位的惡性腫瘤,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是該病發(fā)生的最主要危險因素??梢酝ㄟ^定期篩查和注射疫苗預防宮頸癌。早期宮頸癌治愈率高,預后相對好。

        宮頸癌在人群中的發(fā)病情況是怎樣的?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2018年發(fā)布,全球宮頸癌發(fā)病率為每10萬人中有約13人患病,死亡率為每10萬人中有約7人因宮頸癌死亡,2018全球新發(fā)宮頸癌病例約56.9萬例,死亡病例約31.1萬例,其中84%的病例發(fā)生于經濟欠發(fā)達的國家。

        近40年來世界范圍內宮頸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有明顯下降趨勢,與加強健康教育,HPV疫苗接種和宮頸癌篩查有關。然而,全球的數據表明新發(fā)宮頸癌的平均發(fā)病年齡降低,有年輕化趨勢。在我國宮頸癌發(fā)病以40~50歲為最多,60~70歲是發(fā)病的又一高峰年齡段,20歲以下少見。

        宮頸癌有哪些類型?

        宮頸癌多數為鱗癌,其次為腺癌、腺鱗癌,少見類型有小細胞癌、透明細胞癌等。根據發(fā)病不同的階段,要進行分期,分期的目的便于治療選擇,目前國際采用FIGO(國際婦產科聯盟)分期,具體分期如下。

        Ⅰ期

        癌嚴格局限于宮頸(擴散至宮體,應不考慮)。

        • IA期:鏡下浸潤癌,浸潤深度≤5mm;

        • IA1:間質浸潤深度≤3mm;

        • IA2:間質浸潤深度>3mm,≤5mm;

        • IB期:病變局限于子宮頸,浸潤深度>5mm(病變范圍大于IA期);

        • IB1:間質浸潤深度>5mm,最大徑線≤2cm的浸潤癌;

        • IB2:最大徑線>2cm,≤4cm的浸潤癌;

        • IB3:最大徑線>4cm的浸潤癌。

        Ⅱ期

        腫瘤侵犯超出子宮,但未擴散到陰道下1/3或未達骨盆壁。

        • ⅡA期:累及陰道上2/3,無宮旁浸潤;

        • ⅡA1:浸潤癌最大徑線≤4cm;

        • ⅡA2:浸潤癌最大徑線>4cm;

        • ⅡB期:有宮旁浸潤,但未達骨盆壁。

        Ⅲ期

        癌累及陰道下1/3,和(或)擴散到骨盆壁,和(或)導致腎積水或無功能腎,和(或)累及盆腔和(或)腹主動脈旁淋巴結。

        • ⅢA期:癌累及陰道下1/3,未擴散到骨盆壁;

        • ⅢB期:擴散到骨盆壁,和(或)腎積水或無功能腎(除外明確為其他原因所致);

        • ⅢC期:盆腔和(或)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受累,無論腫瘤的大小與范圍【需注明是(影像學)或(病理學)證據】;

        • ⅢC1:僅累及盆腔淋巴結;

        • ⅢC2:腹主動脈旁淋巴結轉移。

        Ⅳ期

        癌已擴散超出真骨盆或已累及膀胱或直腸黏膜(活檢證實)。

        • ⅣA期:侵犯盆腔臨近器官;

        • ⅣB期:轉移至遠處器官。

        補充說明:如不能明確分期,應分為較低期別。

        a:臨床上在所有階段都可使用影像學和病理學補充腫瘤大小和范圍。

        b:血管及淋巴間隙不參與分期,同時也無需考慮腫瘤的橫向范圍。

        c:在分期中添加r(影像)和p(病理)的注釋, 例如:如果影像學提示盆腔淋巴結轉移,則劃歸為ⅢC1r期,如果經病理檢查證實,則為ⅢC1p期。 并應記錄所使用的成像方式或病理學技術類型。

        傳播途徑

        沒有證據證明宮頸癌本身有傳染性,但是導致該病的最主要危險因素為HPV病毒感染,HPV可以通過性接觸傳播。

        病因

        HPV感染是導致宮頸癌最主要的原因,其他相關的危險因素包括抽煙、多個性伴侶、性生活開始過早、多孕多產以及免疫功能缺陷性疾病等。

        宮頸癌的病因有哪些?

        HPV感染:幾乎所有的宮頸癌都是與HPV感染相關。目前發(fā)現可以導致宮頸癌的是高危型HPV,其中16和18型HPV與宮頸癌發(fā)生密切相關,其他型別還有31、33、35、39、45、51、52、58、59、66、68、82等。

        大多數情況下,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可以清除HPV感染,只有少數女性持續(xù)性高危型HPV感染,會導致宮頸癌前病變并發(fā)展為宮頸癌。

        宮頸癌有哪些誘發(fā)因素?

        增加HPV感染風險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

        免疫系統(tǒng)功能低下者,機體抵抗HPV感染的能力下降,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器官移植后服用抗排異藥物的人群。

        過早性行為和多個性伴侶

        小于16~18歲開始有活躍性生活的女性,感染HPV的幾率高于其他女性;性伴侶越多,感染幾率越大。

        HPV感染后,增加罹患宮頸癌風險的因素

        吸煙

        吸煙時間越長,每天吸得越多,HPV感染后患宮頸癌的風險越高,自主吸煙和二手煙危害一樣大。

        多孕多產

        多孕多產的女性,在HPV感染后患宮頸癌的風險較高。

        感染

        長期生殖道其他感染,陰道菌群失調。

        癥狀

        處于不同疾病時期的宮頸癌患者,臨床表現差別很大。早期可能沒有任何癥狀;但隨著疾病的進展,患者會有接觸性出血、異常陰道流血等癥狀,隨后由于腫瘤的增大,壓迫和侵犯臨近器官組織而出現相應癥狀。

        宮頸癌有哪些典型癥狀?

        早期癥狀

        早期的宮頸癌患者,可能沒有任何癥狀,通常篩查才會發(fā)現。但隨著疾病的進展,患者會有接觸性出血、異常陰道流血等癥狀。

        局部癥狀

        陰道流血

        通常表現為接觸性出血,比如在性生活、婦科檢查后陰道流血或出現血性白帶,出血量根據病灶侵犯血管的程度而有所不同;少數患者出現經期延長、經量增多等癥狀;老年患者通常表現為絕經后陰道流血。

        陰道排液

        患者陰道有異常排液,可以是白色的、血性的、稀薄如水樣的;伴有感染時陰道排液為腥臭味或惡臭;晚期患者由于腫瘤組織壞死和感染,有大量米湯樣或者膿性惡臭的分泌物。

        其他組織或器官受侵犯的癥狀

        宮頸癌晚期時,由于腫瘤侵犯到了鄰近周圍的組織或器官,比如壓迫直腸、侵犯膀胱、盆腔神經等,患者會有尿頻、尿急、肛門墜脹感、下腹和腿部腫痛等。

        更晚病期,會導致輸尿管梗阻、腎盂積水,腎功能損壞等。疾病末期,患者出現極度消瘦、大小便困難、貧血、乏力和陰道大出血等晚期惡性腫瘤的現象。

        宮頸癌可能有哪些伴隨癥狀?

        • 由于陰道流血,未及時治療的患者可能會貧血,出現頭暈乏力、虛弱感、心慌氣短、皮膚蒼白等癥狀;

        • 如果伴有感染,還可能出現發(fā)熱、四肢酸痛等癥狀;

        • 由于盆腔腫瘤壓迫和腫瘤本身的原因,患者容易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導致下肢水腫、疼痛、皮炎等,或發(fā)生肺栓塞而危及生命。

        就醫(yī)

        主張定期婦科檢查,可以由有經驗醫(yī)生進行肉眼觀察、細胞學檢查和HPV檢查。當有不明原因的接觸性陰道出血、分泌物增多時,應該及時前往醫(yī)院就診。

        如果細胞學異常和高危型HPV陽性,應該由醫(yī)生決定是否做陰道鏡檢查。

        一旦確診宮頸癌,應利用影像學檢查來初步確定宮頸癌分期,并制定相應治療方案。

        宮頸癌去哪個科室就診?

        綜合醫(yī)院、婦幼保健院婦科門診或腫瘤??漆t(yī)院婦瘤科門診或專門的宮頸疾病門診。

        醫(yī)生如何診斷宮頸癌?

        通過宮頸細胞學檢查、HPV檢查,以及陰道鏡觀察宮頸表面病變,并取子宮頸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可確診,并可明確組織學診斷。

        宮頸癌有哪些相關檢查?

        確診宮頸癌,就診時醫(yī)生要進行全面體格查體,重點是全身淺表淋巴結,如鎖骨上和腹股溝的淋巴結(當宮頸癌發(fā)生轉移時,這些淋巴結往往會腫大)。

        進行婦科檢查,主要由外到里的檢查,稱為雙合診和三合診,確定病變范圍,宮頸腫瘤大小,子宮和附件的情況,為確定腫瘤分期提供參考。宮頸癌主要的篩查方法有以下幾種。

        宮頸細胞學及HPV檢查

        由醫(yī)生使用工具窺開陰道,用小刷子樣取樣器從宮頸部位獲取細胞,送病理細胞醫(yī)生做細胞診斷和HPV檢測,這個檢查能夠發(fā)現宮頸癌前病變、宮頸癌細胞。

        陰道鏡檢查

        在細胞學檢查有異?;蜥t(yī)生認為必要時,可以做陰道鏡檢查,利用其放大和留圖像的功能,進一步發(fā)現宮頸病變。在陰道鏡檢查前72小時禁性生活,前48小時禁止陰道沖洗及用藥,避免影響檢查結果。

        宮頸活檢

        醫(yī)生判斷的陰道鏡異常的部位,取下組織,送病理科做成病理切片,鏡下組織學診斷。這是確診宮頸癌和癌前病變的金標準。做檢查前48小時禁性生活,還應避開月經期和宮頸急性炎癥期。

        影像學檢查

        必要時,根據需要可以做包括陰道超聲、CT、磁共振成像(MRI)、PET-CT,充分利用影像學診斷,確定腫瘤大小、位置關系以及侵犯范圍,進一步了解腫瘤是否發(fā)生轉移,以及轉移的部位。

        血清腫瘤標記物檢查

        宮頸癌的腫瘤標志物通常是檢查血清鱗癌抗原(SCC)和細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等,此外還可以做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癌抗原標志物(CA199、CA125)等檢測。這些檢查有助于宮頸癌的確診和隨訪。

        宮頸癌需要和哪些疾病區(qū)別?

        宮頸良性病變

        如宮頸結核、宮頸息肉等,這些良性病變從外觀上與早期宮頸癌難以區(qū)分,必須依靠宮頸細胞學或宮頸組織活檢確認。

        宮頸良性腫瘤包括子宮頸管肌瘤、子宮頸乳頭瘤、宮頸黏膜下肌瘤等。與宮頸癌相比,宮頸良性腫瘤一般表面較光滑、生長較慢、與周圍組織邊界較清晰,仍然需要宮頸組織病理或影像檢查來區(qū)分。

        其他器官的原位癌轉移至宮頸者

        常見的有子宮內膜癌及陰道癌,也有乳腺癌、大腸癌、食管癌等轉移至宮頸的情況,臨床表現往往和宮頸原發(fā)癌極其相似,一旦懷疑為轉移癌,必須通過進一步的全身檢查來確定。

        治療

        目前,宮頸癌的治療方法有手術治療、放射治療(放療)、化學治療(化療)、靶向治療以及免疫治療。醫(yī)生將根據該病的病理類型、腫瘤大小和發(fā)生擴散轉移的情況,并結合患者年齡以及今后的生育需求,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宮頸癌有哪些一般治療措施?

        治療方法概述

        宮頸癌與所有實體腫瘤一樣,早期或孤立復發(fā)病灶適合手術治療。宮頸癌絕大部分是鱗癌,對放射線敏感,通過體外和腔內放療使宮頸局部達到腫瘤致死的最大放射劑量,所以,中晚期腫瘤多采用放化療結合的治療。免疫靶向治療是近幾年治療晚期復發(fā)性宮頸癌的新方法。

        放療

        使用高能射線來殺滅或抑制癌細胞生長,通常宮頸癌放療需聯合采用內外照射相結合的模式。

        • 外照射是通常采用放射治療的儀器,通過放療專業(yè)醫(yī)生勾畫放療部位,針對腫瘤本身和轉移部位照射,起到殺傷癌細胞的目的,通常要多次照射,在一定時間內完成。

        • 內照射也稱為后裝腔內放療,是通過特制的管道,將放射源放在腫瘤體附近或瘤體內。

        化療

        宮頸癌可以利用化學藥物殺死癌細胞,宮頸癌化療通常聯合放療起放療增敏或協同作用,也用于晚期、復發(fā)性宮頸癌的治療。

        靶向與免疫治療

        宮頸癌靶向治療主要利用單克隆抗體藥物,在已經明確的作用位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這個位點可以是腫瘤細胞的一個蛋白分子或基因。這類藥物特異性強,可以直接作用于宮頸腫瘤細胞。

        免疫治療是新興的治療方法,有越來越多的免疫靶向藥物進入臨床應用,目前主要用于復發(fā)晚期宮頸癌的治療。

        宮頸癌不同分期的治療原則

        ⅠA期宮頸癌

        ⅠA期宮頸癌分為ⅠA1期和ⅠA2期。根據有無生育要求,選擇手術方式和手術范圍。

        • ⅠA1期宮頸癌無手術禁忌癥多選用手術治療,包括:宮頸錐形切除術(多采用冷刀)、全子宮切除術加或不加雙側輸卵管-卵巢切除術。 

        • ⅠA2期的手術治療可包括:改良根治性子宮切除術加和不加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根治性宮頸切除術。對不能做手術的可以選擇放射治療。

        ⅠB期和ⅡA期宮頸癌

        ⅠB1、ⅠB2、ⅡA1期宮頸癌:可以采用根治性子宮切除術和盆腔淋巴結切除術,根治性放療加或不加同步化療、根治性宮頸切除術后根據病理中高危因素補充單獨放療或同步放化療。

        ⅡB、Ⅲ和ⅣA期宮頸癌

        治療可包括根治性同步放化療、盆腔淋巴結切除(手術病理分期),隨后接受根治性同步放化療的治療。

        ⅣB期宮頸癌

        治療可包括姑息性放療或者化療(緩解癌癥癥狀、提高生活質量)、靶向治療、免疫治療。

        宮頸癌有哪些藥物治療?

        由于個體差異大,用藥不存在絕對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處方藥外,應在醫(yī)生指導下充分結合個人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藥物。

        化療藥物

        常用的有順鉑、卡鉑、紫杉醇(紫衫烷類)、氟尿嘧啶、拓撲替康、長春新堿、博來霉素等。治療多為與放療聯合治療。晚期、復發(fā)轉移的患者,或缺少放療設備的地區(qū)和單位可用于術前縮小腫瘤病灶,以及控制亞臨床病灶和轉移。

        化療藥物常見的不良反應有惡心嘔吐、骨髓抑制(如白細胞、血小板、紅細胞的減少)、脫發(fā)、便秘或腹瀉等,采用對癥治療。

        靶向制劑

        目前臨床應用的有貝伐單抗等抗血管生成藥物,常用于晚期復發(fā)性疾病。要高度重視不良反應,包括皮疹、高血壓胃腸道癥狀,輕度的癥狀可以進行觀察,嚴重時對癥治療,必要時停止使用。

        宮頸癌有哪些手術治療?

        手術類型

        根據腫瘤不同的分期和患者的年齡、病理類型選擇合適的手術,主要有以下幾種。

        宮頸錐切術

        包括冷刀錐切術和環(huán)形電切除術。

        全子宮切除術

        包括宮頸和子宮體切除的手術。

        根治性子宮切除術

        是標準的宮頸癌手術,切除子宮頸、子宮、部分陰道以及宮頸、陰道旁周圍的韌帶和組織,盆腔淋巴結切除術。根據年齡和分期以及組織病理類型切除或保留卵巢和輸卵管。

        改良根治性子宮切除術

        手術范圍小于根治性子宮切除,切除子宮、宮頸、陰道上部以及小于根治性子宮切除的宮頸及陰道周圍的韌帶和組織,盆腔淋巴結切除。

        根治性子宮頸切除術

        為保留生育功能的手術,切除宮頸、一定寬度的宮頸旁組織和盆腔淋巴結以及陰道上部,保留子宮和卵巢。

        超根治性子宮切除術

        手術范圍超過根治性子宮切除術,沿盆壁切除子宮、宮頸及陰道旁組織,必要時切除腫瘤侵犯的直腸和膀胱,盆腔淋巴結切除,雙附件切除。

        術前準備

        • 術前48小時避免性生活,術前8小時禁食,術前4小時禁水;

        • 排空腸道(可灌腸或口服瀉藥);

        • 術前3天沖洗陰道;

        • 術前洗澡、注意個人衛(wèi)生,可以減少術后感染的機會。

        術后護理

        術后禁食,通常術后6小時后可吃流質飲食,逐漸改為吃半流食。根據患者恢復情況,盡早開始普通飲食。同時注意陰部衛(wèi)生,錐切術術后一周左右創(chuàng)面結痂脫落,少量出血為正?,F象,在1月內禁止性生活,其他類型手術術后3個月內禁止重體力勞動、性生活以及盆浴。

        積極的營養(yǎng)支持治療

        各期宮頸癌,在實施各種治療的同時,均應采用營養(yǎng)治療,特別是中晚期患者,更應積極的糾正貧血,加強優(yōu)質蛋白補充,以便順利完成治療,提高治療療效。

        手術相關并發(fā)癥

        消化不良

        由于腹部手術創(chuàng)傷以及麻醉藥物的影響,消化道蠕動功能會減弱,因此可能會出現惡心、嘔吐、腹脹等消化不良癥狀。

        隨著麻醉藥物影響的消退、飲食的逐漸恢復,以及幫助患者進行適當的床上、床旁、室內活動,這些癥狀會逐漸消失。

        尿路感染

        宮頸癌術后需留置尿管幫助患者正常排尿,長時間留置尿管,加上手術創(chuàng)傷,患者抵抗力降低,易與發(fā)生尿路感染。

        通過勤更換尿袋,每日會陰部擦洗,鼓勵患者多飲水等護理措施,必要時結合抗菌藥物治療,尿路感染便可得到有效控制。

        切口愈合不良

        如出現切口感染、糖尿病、患者咳嗽或體位牽拉傷口等情況,可影響切口愈合。

        針對性的進行抗感染治療,醫(yī)護嚴格無菌操作,控制血糖,以及囑患者系緊腹帶,咳嗽時按壓切口等措施,可改善愈合不良。

        尿潴留

        主要由術中損傷內臟神經,引起膀胱功能減弱,以及長時間留置尿管,使排尿反射減弱等因素所致。

        通過間斷夾閉、開放尿管,訓練排尿功能,必要時配合理療、針灸,在專業(y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功能訓練,尿潴留可逐漸消失。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主要與長時間臥床,下肢血流速度緩慢有關。

        血栓形成后不但可影響下肢血液回流,引起下肢淤血,發(fā)生腫脹、疼痛,栓子脫落后,可經過右心,繼而栓塞在肺部,引起肺栓塞,嚴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

        為預防該癥,術后需要在護理人員指導下盡快進行下肢活動,醫(yī)生也會根據實際需要,決定是否應用肝素等抗凝藥物預防血栓形成。

        在此期間,需要患者家屬密切留意患者病情變化,以便及時發(fā)現、及時治療。

        宮頸癌如何進行中醫(yī)治療?

        中醫(yī)認為宮頸癌屬于“胞門積結”、“崩漏”、“無色帶”的范疇,是由于臟腑功能失調、肝腎虧虛、邪毒瘀阻血絡導致的。治療遵循攻補兼施、顧護胃氣的原則,從整體出發(fā),調整機體功能,改善機體免疫力。主要有以下3種證型。

        濕熱毒聚證

        患者表現為心煩低熱、小腹疼痛、帶下色黃或紅白相兼,并有腥臭、舌質紅、苔黃膩等癥狀。治療應清熱利濕,解毒散結,可采用中藥方劑“萆薢分清飲”加減。

        氣滯血瘀證

        患者表現為胸脅脹滿、少腹脹痛、赤白帶下、伴有惡臭、盆部固定性疼痛、舌質暗紅等癥狀。治療應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可采用中藥方劑“柴胡疏肝少腹逐瘀湯”加減。

        肝腎陰虛證

        患者表現為頭暈目眩、口苦咽干、小腹及腰部疼痛、大便秘結、赤白帶下等癥狀。治療應滋腎養(yǎng)肝,可采用中藥方劑“杞菊地黃丸”加減。

        值得提醒的是,一旦確診宮頸癌,不應以中醫(yī)治療為主,中醫(yī)可以配合手術、化療與放療予以減輕不適癥狀、減少手術、放療和化療的副反應,扶正為主,幫助盡快康復。

        宮頸癌的治療有什么新進展?

        免疫治療:腫瘤細胞能抑制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使之不能正常地殺傷腫瘤細胞。因此,免疫治療的目的是恢復或增強機體正常的抗腫瘤免疫反應,從而控制、清除腫瘤細胞。

        2018年10月1日,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因為在腫瘤免疫領域做出的貢獻,榮獲 2018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

        目前常用的有派姆單抗、帕博利珠單抗等,這些藥物能激活免疫系統(tǒng),增強機體抗腫瘤能力,但也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一般來說,這些不良反應相對溫和,比如有流感樣癥狀、皮炎等,嚴重者可導致內分泌失調,免疫相關肺炎、腎炎等,如果特別嚴重,及時對癥治療,不能緩解,應停止免疫治療。

        預后

        宮頸癌的預后,與疾病臨床分期、病理分類、治療方法及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有關,不幸患宮頸癌,保持積極治療的良好心態(tài)十分重要。

        要達到好的治療效果,需正確選擇治療方法,行高質量的手術治療或放療的同時,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才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宮頸癌能治愈嗎?

        國際婦產科聯盟組織(FIGO)的數據顯示,宮頸癌分期越早,治愈率越高,IA1、IA2、IB1、IB2、IIA1、IIA2、IIIA、IIIB、IVA、IVB期的五年存活率分別為97.5%、94.8%、89.1%、75.7%、73.4%、65.8%、39.7%、41.5%、22%、9.3%,由此可見,“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是宮頸癌治療的關鍵。

        特殊病理類型,如小細胞癌、神經內分泌癌、透明細胞癌預后較差,積極治療,多手段聯合治療也可以提高療效。

        危害性

        宮頸癌作為惡性腫瘤,未能及時有效治療可導致患者死亡。

        宮頸癌如何恢復?

        軀體功能的康復

        晚期患者,長期臥床,需要定期翻身,防止皮膚受壓,做好皮膚衛(wèi)生;體質較弱的臥床患者可進行床上肢體軀干活動,防止墜積性肺炎,肌肉萎縮等并發(fā)癥。

        放、化療的康復

        患者在化療、放療后身體健康損耗、器官功能較弱,還會出現骨髓造血抑制等引起白細胞、血小板下降,應適當增加營養(yǎng),可考慮營養(yǎng)醫(yī)師進行營養(yǎng)評估,或遵醫(yī)囑服用輔助治療藥物。

        宮頸癌可能有哪些并發(fā)癥?

        早期宮頸癌患者手術病例,可以發(fā)生手術相關并發(fā)癥,但積極治療均能康復,一般沒有嚴重的并發(fā)癥。中晚期患者,由于腫瘤侵犯周圍組織器官,可能會引發(fā)感染、膀胱陰道瘺、腸瘺、尿毒癥、深靜脈血栓,晚期可以出現多器官衰竭以及遠處轉移,如肺和肝轉移癌等,放療亦可能引起膀胱陰道瘺、腸瘺等并發(fā)癥,治療相對困難。 

        宮頸癌會復發(fā)嗎?

        宮頸癌有復發(fā)的可能性,需要定期隨診,及時發(fā)現復發(fā),及早治療復發(fā),可以提高生存期。

        日常

        經過前期臨床治療之后的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還會在很長時間內感受到宮頸癌帶來的影響并與之對抗?;颊邞撝匾暿中g后或放化療后的注意事項,注意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堅持治療后陰道沖洗,防止陰道粘連,也便于及時發(fā)現宮頸癌的復發(fā)。

        宮頸癌如何家庭護理?

        心理管理

        良好的情緒和心態(tài)是藥物所不能替代的,心理康復主要包括傾聽患者的主述,鼓勵患者正確面對疾病,使患者的心理得到新的適應與平衡,家庭成員與社會的關心與關注十分必要,提倡治療間期和治療結束后做力所能及的工作與家務。

        癌痛管理

        晚期患者由于腫瘤壓迫神經,手術、放療、化療引起神經等組織損傷,均可引起疼痛,可遵醫(yī)囑使用鎮(zhèn)痛藥物或進行理療、針灸等。

        宮頸癌患者日常生活管理要注意什么?

        飲食

        良好的營養(yǎng)支持可提高和鞏固療效。飲食可選富含營養(yǎng),能夠提高免疫功能的香菇、黑木耳、蘑菇、胡蘿卜等。

        生活方式

        避免不良的生活習慣,如不熬夜、不吸煙和酗酒;注意衛(wèi)生,盡量保持衛(wèi)生的生活環(huán)境,尤其應注意經期衛(wèi)生;積極應對不良情緒,調整適應社會角色。

        運動

        身體情況允許時,應進行適當的運動,幫助恢復機體功能,防止器官功能的衰退。

        宮頸癌病情需要日常監(jiān)測哪些指標?

        重點關注是否有陰道流血、異常分泌物等情況,同時注意身體其他部位有沒有不適,如果有不明原因的疼痛、咳嗽等癥狀,應該考慮到轉移的可能性,應及時就醫(yī)。

        宮頸癌治療結束后應遵醫(yī)囑定期復查:

        • 6個月內,每2個月復查1次;

        • 第1~2年,每3個月復查1次;

        • 第3~5年,每6個月復查1次;

        • 5年后每年復查1次。

        宮頸癌怎么預防?

        宮頸癌是可以預防的,倡導提高公眾對宮頸癌預防認識,定期宮頸癌篩查,適齡女性接受HPV疫苗接種,改變生活方式,加強身體鍛煉,增強體質。

        定期宮頸癌篩查

        定期的宮頸篩查能夠有效幫助早期發(fā)現宮頸癌前病變,有效管理與及時治愈宮頸癌前病變。HPV感染是宮頸癌的主要因素,但HPV感染是大概率事件,多數HPV感染是一過性的,只有少數HPV感染持續(xù),才可能導致宮頸癌前病變。

        定期篩查,可以發(fā)現癌前病變,正確治療宮頸癌前病變,可預防宮頸癌發(fā)生。針對僅僅單純的HPV感染,無宮頸細胞學異常的,無需過度治療。

        篩查項目

        • 宮頸/陰道細胞學篩查: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巴氏涂片檢查和液基細胞學(TCT)檢查。

        • HPV檢測篩查:取宮頸分泌物檢查是否有HPV病毒,特別是高風險HPV亞型感染。

        篩查頻率

        美國宮頸癌篩查指南建議:

        • 有性生活的21~29歲的女性,每3年進行一次宮頸涂片篩查;

        • 30~65歲的女性,每3年進行一次宮頸涂片篩查或每5年進行一次HPV檢測篩查,也可以每5年進行一次宮頸涂片和HPV檢測聯合篩查。

        鑒于我國目前宮頸癌發(fā)病年齡特點,《中國子宮頸癌綜合防控指南》推薦起始篩查的年齡為25~30歲,65歲以上女性,若以往10年內連續(xù)3次宮頸涂片檢查無異常或連續(xù)2次HPV檢測陰性,無癌前病變病史,可以不繼續(xù)篩查。

        此外,小于21歲和已經切除了子宮及宮頸的女性,不建議進行篩查。在篩查中,發(fā)現癌前病變在醫(yī)生的指導下予以正確處理。有免疫功能缺陷的女性應縮短篩查間隔時間或遵照醫(yī)生意見進行篩查。

        篩查注意事項

        篩查避開月經期,篩查前24小時內無性生活,不做陰道灌洗與上藥,盡量保持外陰清潔。

        接種HPV疫苗

        宮頸癌主要由高危型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持續(xù)感染所致,接種預防性HPV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持續(xù)性HPV感染和HPV相關臨床疾病。

        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HPV疫苗應用的主要目標人群為9~14歲未發(fā)生性行為的女孩,15歲以上女性或男性為次要目標人群。目前雙價、四價和九價HPV疫苗已獲得中國上市許可,三種疫苗在中國大陸的適用年齡及其他適應癥各不相同,建議根據說明書及專業(yè)醫(yī)務人員建議接種。

        HPV疫苗類型

        雙價HPV疫苗;

        • 全球上市時間在2007年,中國內地上市時間為2016年7月;

        • 可預防HPV16/18亞型;

        • 推薦接種方案:0、1、6月(3劑次);

        • 中國內地批準適用年齡為9~45歲女性。

        四價HPV疫苗;

        • 全球上市時間在2006年,中國內地上市時間為2017年5月;

        • 可預防HPV6/11/16/18亞型;

        • 推薦接種方案:0、2、6月(3劑次);

        • 中國2020年內地批準適用年齡為9~45歲女性。

        九價HPV疫苗;

        • 全球上市時間在2014年,中國內地上市時間為2018年4月;

        • 可預防HPV6/11/16/18/31/33/45/52/58亞型;

        • 推薦接種方案:0、2、6月(3劑次);

        • 中國2022年內地批準適用年齡為9~45歲女性。

        HPV疫苗的安全性

        三種HPV疫苗在上市前臨床試驗中均有良好的安全性。不良反應以局部反應為主,接種HPV疫苗常見的局部反應包括疼痛、紅斑和腫脹;全身反應主要有發(fā)熱、頭痛、眩暈、肌肉痛、關節(jié)痛和胃腸道癥狀(惡心、嘔吐、腹痛)等。

        HPV疫苗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或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AD)患者、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及妊娠婦女等人群中也未發(fā)現安全性風險增加。

        接種HPV疫苗的相關注意事項

        • 接種HPV疫苗前無需進行HPV DNA檢測。

        • 并非所有人都適合接種HPV疫苗,對HPV疫苗成分有超敏反應者禁止接種;對酵母有過敏史的人群禁止接種四價及九價HPV疫苗。

        • 患有急性嚴重發(fā)熱疾病時應推遲接種。

        • 孕期或備孕婦女應推遲到妊娠期結束后再接種。

        • 必須強調,HPV疫苗接種不能取代常規(guī)宮頸癌篩查,也不能取代預防HPV感染和性傳播疾病的其他措施,應常規(guī)進行宮頸癌篩查依然極為重要

        改善生活方式

        應注意改善生活方式;注意生殖道健康與衛(wèi)生;避免不潔性生活,減少性伴侶;戒煙,運動,增強抵抗病毒感染和減少疾病發(fā)生的能力。 

        責任編輯:葉子

        歡迎投稿,投稿郵箱:bhline@163.com

        上一篇:宮頸癌手術的辯證治療

        下一篇:女性宮頸糜爛男性難逃責

        熱文一周熱點
        AV无码免费一区=区,中文字母av无码专区,国产精品chinese,亚洲综合激情五月丁香六月
        1. <ul id="i9x8q"><meter id="i9x8q"></meter></ul>

              <blockquote id="i9x8q"><th id="i9x8q"></th></blockquote>
            <strike id="i9x8q"></strike>

            <dd id="i9x8q"></dd>

            <thead id="i9x8q"></thead>